English  |  正體中文  |  简体中文  |  全文筆數/總筆數 : 815/1240
造訪人次 : 1076228      線上人數 : 1
RC Version 4.0 © Powered By DSPACE, MIT.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.
搜尋範圍 進階搜尋

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: https://dyhuir.dyhu.edu.tw/ir/handle/987654321/778

題名: 從〈喬影〉到〈小船幻想詩〉—論清代劇作家吳藻的性別意識與當代詮釋
作者: 沈惠如
日期: 2008
上傳時間: 2012-01-02T04:05:14Z
摘要: 清代女詞曲家吳藻的《喬影》,是頗受矚目的短劇作品,作者對著男裝自畫像「飲酒讀騷圖」吟詠慨歎,看似單純的抒發心志,在今日看來卻別有性別認同的矛盾與困惑,若證之以她的行徑與詩詞作品,更能清楚勾勒出吳藻難以言說的心境。距今一百八十多年前,即清道光五年(1825)的秋天,《喬影》曾在上海由蘇州男子顧蘭洲在廣場演出,據說他「曼聲徐引,或歌或泣,靡不曲盡意態」,感動了無數觀眾 。吳藻藉劇中人謝絮才「恨不生為男兒身」的抒懷洩憤,訴說封建時代才女的傲氣與孤寂。原著獨特的女性意識受到西方學術界重視,英譯即有二版本(The Red Brush : Writing Women of Imperial China. 作者:Idema, WL/ Grant, Beata,出版社:Harvard Univ Pr,2004,頁687-694 以及Under Confucian eyes : writings on gender in Chinese history,作者Mann, Susan,/Cheng, Yu-Yin.,出版社: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2001,頁243-248),然而在中國戲曲界百年來未曾有過演出紀錄。
2006年9月28~10月1日,在台北的「誠品戲劇節」演出《小船幻想詩--為蒙娜麗莎而作》(以下為方便行文,若敘述整體舞台呈現,包含舞者、多媒體或裝置藝術等等,則簡稱《小船幻想詩》;若僅就改編劇本分析,則稱作「2006舞台實踐本」)這一實驗崑劇 ,即是取材自清代女詞曲家吳藻的崑曲短劇《喬影》,並與達文西的畫作相融合,橫跨中西,貫穿古今,為一結合文學/舞蹈/劇場/裝置之跨界演出。此次演出,巧妙地安排舞者演繹戲中小生的影子,化「獨角戲」為「形影雙演」。此舞者身份頻轉多變,從湖心浮現的水中倒影、月下對酌的知已、同坐而相惜的「屈原神魄」、到纏綿共舞的情慾對象,既代表了「形」、「影」的出神對話,又暗喻自我糾纏繞結的「雙性」需求與「雙重」性格,對原作既有解讀、更是延伸。該劇的創作獲得藝文界的青睞,入圍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十大表演藝術,誠為古典新詮的示範之作。
本論文擬以如下的敘述模式進行,即:吳藻《喬影》的創作背景-→2006舞台實踐本《小船幻想詩》的劇本改編-→2006舞台實踐本《小船幻想詩》的劇場詮釋分析。前兩者構築為本論文的第一部分:「從文本分析到舞台實踐」,後者則為第二部份:「劇場詮釋的文化權力運作」。期望藉由這項古今並陳、中西合流、多重視角的實驗劇作,呈現古典文學與當代意識最具生命力的重詮與溝通
顯示於類別:[幼兒保育系] 校內研究案

文件中的檔案:

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
index.html0KbHTML316檢視/開啟


在CK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.

 


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 © 2002-2004  MIT &  Hewlett-Packard  /   Enhanced by  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 ©   - 回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