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 |  正體中文  |  简体中文  |  Items with full text/Total items : 784/1209
Visitors : 1071332      Online Users : 1
RC Version 4.0 © Powered By DSPACE, MIT.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.
Scope Adv. Search
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
CKUIR > administration > Journal of Deh Yu > Journal of Deh Yu 16 >  Item 987654321/258

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: https://dyhuir.dyhu.edu.tw/ir/handle/987654321/258

Title: Heavenly Father and Worldly Daughters: The Resistance and Conflict of Anne Bradstreet and Emily Dickinson
Authors: 劉怡昕
Keywords: Religion;Belief;Puritan
Date: 2000/11
Issue Date: 2011-08-17T05:23:03Z
Abstract: Anne Bradstreet(1612?-1672)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有詩作出版的詩人。她在十六歲時隨著父親與夫婿,於十七世紀初期離開生活條件優渥的英格蘭,前往新大陸,意欲實現清教徒的宗教理想。為了在新大陸拓荒時期艱困的生活條件下維持良好的社會秩序,嚴謹的清教徒信仰與教規,成為當地居民生活中高於ㄧ切的準則。Anne Bradstreet 受過良好的教育,熟讀歷史、文學與自然科學。她雖然成功地扮演一位好女兒、好妻子、以及八位子女的好母親,成為清教徒社區的女性典範,但在她身後再版印行的詩集裏,卻詳實記錄了她內在信仰的衝突。她擁有幸福的家庭生活,深愛她的丈夫與子女。在生活艱困的新英格蘭地區,她經歷了數次失去至親家人的痛苦,老年時的一場大火,焚毀她的住家,奪走了她一生珍藏的美好,使得她開始懷疑 天父神的愛是否為真。清教徒嚴謹的信仰規範,教導信徒們放棄人世間短暫的眷戀,應全心全意尋找天國永生的允諾,亦難以說服她心中的疑問與抗拒。
Emily Dickinson 生於十九世紀初期,她的祖父不惜傾家蕩產,在她的家鄉Amherst起造一座合於清教徒理想信仰的神學院,數年後由她的父親接掌該學院的財務運作,其家族於Amherst 具有極大的影響力量。她十六歲時,Amherst 開始了其後數年間數次的信仰復興,當地居民、她的家人、以及她的好友們,紛紛於教會中決志宣誓他們的信仰,願意接納 耶穌基督成為他們生命中的主人。年輕的 Emily Dickinson 害怕自己只是盲從這股熱潮,一再拒絕於教會中公開決志,堅持要以最清醒的態度,聆聽心靈真正的聲音。其後她漸漸淡出活躍的社交活動,脫離教會生活,於三十歲後完全離群索居,終生未嫁,只與至親的家人與少數的好友保持親密的往來。Emily Dickinson 終其一生從未停止思考信仰的意義,並從多種角度對於人類的信仰提出詮釋。在她身後出版近兩千多首的詩作與三巨冊的書信集裏,信仰、天父神對於人類的愛與矛盾、聖經典故、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,成為一再出現的主題。
本文將兩位相隔兩百多年的女性詩人的作品並列討論,討論兩位詩人身平與作品的相似與相異之處,藉此討論女性信仰思惟的不安與反動,以及在天國的愛與俗世的眷戀之間,她們終生從未放棄尋找的生命平衡。
Relation: 德育學報第十六期:051-082
Appears in Collections:[Journal of Deh Yu] Journal of Deh Yu 16

Files in This Item:

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
v.16-051-082.pdf5398KbAdobe PDF542View/Open


All items in CK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,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.

 


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 © 2002-2004  MIT &  Hewlett-Packard  /   Enhanced by  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 ©   - Feedback